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让我们一直走在肥胖的不归路上[1]。肥胖不仅会导致糖尿病、中风、癌症等疾病,而且经常会让我们饱受各种精神上的“打击”。
你怎么又胖了啊!
看看你的肚子!
看看你的大粗腿!
blah blah blah……
饱受摧残的我们发誓一定要减肥,我要运动,我要运动,我要运动!坚信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这样:
但事实却是这样子:每次运动我都感觉要窒息了,不能再练了,要出人命了……..
到最后就变成了这样:
那么,为什么胖子不喜欢运动呢?来自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病与肾病研究所的Alexxai V. Kravitz教授,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我们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受体D2R表达下调导致的,该研究于2月7日发表在Cell etabolism上[2]。
实验结果与结论:
1. 高脂喂养诱导的肥胖小鼠运动减少
为了研究胖子为什么不喜欢运动,作者利用小鼠首先观察了高脂喂养诱导的肥胖小鼠和正常饮食小鼠运动情况,发现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运动明显减少(图1)。
图1 长期高脂导致小鼠活动降低
2. 肥胖会减少多巴胺受体D2R和多巴胺的结合
多巴胺可以参与机体运动的调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3]。此外,研究发现肥胖和纹状体多巴胺信号改变有一定的关联[4, 5]。因此,作者怀疑可能是肥胖导致纹状体中的多巴胺信号改变,从而导致了运动的减少。为了证明这一假设,作者对肥胖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信号系统进行了定量,发现多巴胺的受体D2R和多巴胺的结合在肥胖小鼠中明显减少(图2A-2C),而多巴胺的量以及D1R和多巴胺的结合不受影响(图2D-2F)。
图2 高脂饮食损伤了纹状体中多巴胺和D2R的结合
3. 肥胖小鼠中纹状体的神经元放电被扰乱
那么纹状体的D2R和多巴胺的结合减少是如何影响纹状体神经元活动,从而导致运动减少的呢?作者发现肥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运动速度是没有差异的(图3A),因此作者怀疑是运动相关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发生了变化,作者检测了背内侧纹状体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图3F),发现肥胖小鼠中运动时的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降低(图3B-3E)。
图3 肥胖小鼠中纹状体的神经元放电被扰乱
4. 抑制iMSN的信号输出可以恢复肥胖小鼠的运动
纹状体中受多巴胺调控的间接中多棘神经元(iMSNs)可以抑制D2R介导的信号,那么抑制iMSNs的信号输出是否可以逆转肥胖导致的小鼠运动减少呢?作者利用特异性的A2A-Cre和KOR-DREADD(化学遗传)对纹状体中的iMSNs实现特异的抑制,结果显示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运动都得到了增强(图4B-4I)。
图4 DREADD介导的iMSNs的抑制可以恢复肥胖小鼠的运动
5. D2R水平降低并不会导致小鼠的肥胖
上面结果证明肥胖减少D2R和多巴胺的结合,从而导致小鼠的运动减弱,那么D2R水平降低导致运动减弱后是否会使小鼠更容易肥胖呢?作者在iMSNs中特异的敲除D2R基因,结果发现小鼠的运动减弱(图5D-5F),但是D2R敲除小鼠的进食和能量消耗和野生型小鼠相比没有差异,因此其体重相对野生型小鼠也没有出现差异(图5G-5J)。这说明肥胖是引起的小鼠运动减弱的原因,而D2R的多巴胺信号并不会导致肥胖的发生。
图5 基础D2R和多巴胺的结合量并不能预测小鼠的体重
编者按:
作者发现了为什么肥胖之后会不想运动的机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减肥过程会如此的痛苦。貌似对于需要运动但就是不爱运动的人们来说,他们又多了一个赖在床上的借口。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高脂饮食一时爽,吃成胖子之后你想减肥可能也有心无力了。
和元上海一直关注代谢研究的最新进展,致力于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病毒工具!
参考文献:
[1] Collaboration NCDRF.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Lancet2016 Apr 02;387(10026):1377-96.
[2] Friend DM, Devarakonda K, O'Neal TJ, Skirzewski M, Papazoglou I, Kaplan AR et al. Basal Ganglia Dysfunction Contributes to Physical Inactivity in Obesity. Cell metabolism2017 Feb 07;25(2):312-21.
[3] Hornykiewicz O. A brief history of levodopa. Journal of neurology2010 Nov;257(Suppl 2):S249-52.
[4] Blum K, Liu Y, Shriner R, Gold MS. Reward circuitry dopaminergic activation regulates food and drug craving behavior.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11;17(12):1158-67.
[5] Kenny PJ. Reward mechanisms in obesity: new insigh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Neuron2011 Feb 24;69(4):664-79.
- 【Nature子刊】中科院徐林:记忆的快速泛化由左右脑的联系控制
- 【Cell Metabolism】梦想成为“吃不胖的瘦子”,家中常备肌酸
- 【Nature】失眠者的福音!科学家发现了促进睡眠的神经元
- Cancer cell、Cell、Nature接连喜讯,维生素C再次登上抗癌“神坛”!
- 【Science】痒呀,环路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 【Nature Neuroscience】抑癌基因体内功能筛选新办法:AAV+CRISPR突变库!
- 【Cell Metabolism】胖子不想运动是有原因的!
- 【Science】争议?重磅!化学遗传技术DREADD的绝佳配体竟不是CNO!
- 【Nature Cell Biology】胖子愁事多!肥胖竟能促进癌细胞转移!
- 【Nature】精准医疗时代已来临,首个个体化癌症疫苗临床效果显著
- 为啥给别人花钱更幸福?这篇Nature子刊论文有了答案
- 草莓中有一种天然产物能减缓衰老引起的智力衰退
- 嵌合型胚胎成功妊娠?“底线”取决于染色体异常程度
- Nature子刊:新研究发现两种药物或可阻断癌症转移
- Science子刊挑战传统观点:ROS到底是促发还是抑制先兆子痫
- 魔剪CRISPR再获突破,这个“首次”有望产生全新抗癌疗法!
- HIV 免疫疗法获重大突破,一览最新研究进展
- 《Nature》文章带你换个角度理解“为什么细胞过密,状态就不好了?”
- 【Nature重磅】当你期待奖励时,小脑如何活动?
- 科学家发现让癌细胞“自我毁灭”的机制
- 专家指路:如何追上CRISPR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
- Science:颠覆认知,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 10 倍以上
- Nature深度好文:女神告诉你,CRISPR让CAR-T继续“开车”
- 升级!光遗传技术操控突触受体
- 尘埃落定!张锋团队赢得CRISPR关键专利之争
- Trends系列综述:神经系统居然也参与肿瘤生长
- Science子刊:细菌杀死癌症?
- Cell:利用CRISPR绘制癌细胞必要基因图谱
- PNAS:大脑胆固醇缺乏不仅影响神经功能,还破坏机体代
- 2017年值得关注的对抗癌症的4种病毒
- 201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盘点:2016年肿瘤热门事件Top10
- 《柳叶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
- 张锋再发CRISPR新突破!“魔剪”可实现同时编辑4个基因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不断创新的“医学人生”
- Nature特刊刊登6篇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综述,为您逐一解说
- FDA批准康柏西普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 Science:癌细胞“永生”的遗传开关
- 人类“垃圾RNA”有重要作用——促进翻译
- Nature:研究者发现治疗癌症的新靶标
- Nat Neurosci:美科学家发现与自闭症有关的microRNA
- 著名院士Nature重要发现:调控免疫的lncRNA
- 中科院团队解析新一代CRISPR系统
- Cell光遗传学重要成果:三年颠覆一个旧理论
- 2篇【Nature子刊】:为预防家族性癌症支招,朱莉也许并不用切术乳房和卵巢
- 2016年SCI影响因子报告全新发布!
- Nat Methods:在不同物种中比较不同Cas9蛋白激活物的基因激活潜力
- 【Science & Nature共聚焦】CRISPR治病还为时尚早?最新“十大专利”张锋占6个
- 中国最年轻院士邵峰Cell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 Nature发布CRISPR-Cas重要研究发现
- 财政部:中央本级预算124亿给医疗,将花在哪儿?
- 600亿计划,精准医学第一阶段重点研究方向解读
- Nature子刊:科学家用基因编辑获得抗病猪
- 2月冷泉港 5大热门实验技术
- 解开癌症之谜:癌细胞如何形成肿瘤?
- 老板喊你回来!2016年给实验室PhD们的15个建议
- CRISPR:走出临床转化第一步 治疗眼疾
- 重磅药物来袭!2016年将上市10大生物药与小分子药物
- 解开癌症之谜:癌细胞如何形成肿瘤?
- Nature:中国科学家全球首次构建自闭症猴模型
- 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在多不饱和脂肪酸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获进展
- Cell:2015年十大最佳论文发布!(细胞重编程、CRISPR、基因组3D图谱、癌症类器官……)
- Nature Methods: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八大技术
- 6亿!973计划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经费公示
-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